一念之转

摘录)

——四句话改变你的人生

拜伦‧凯蒂与斯蒂芬‧米切尔合著

除了你自己以外,没有人可以给你自由。—— 拜伦‧凯蒂

简介
一念之转的“功课”提供了一个方法来确认与质疑造成痛苦的思想。它让你内心与生活中获得宁静。任何人,不论年纪是老是少,健康是好是坏,教育水平是高是低,只要敞开心胸,都能做“功课” 。
拜伦‧凯蒂瑞德 (Byron Kathleen Reid) 三十来岁时患上重度的忧郁症。接下来的十年每况愈下,凯蒂(大家都这么称呼她) 有两年几乎下不了床,一心想著自杀。结果某天清晨,从绝望的深渊中,她体验到从此改变她一生的了悟。
凯蒂发现,当她相信事情应该和现况不同时,(我的丈夫应该多爱我一点,我的孩子应该多感激我一点)她感受到痛苦。而当她不相信这些念头时,她找到心中的平静。她觉察到造成她的忧郁症的并不是这个世界,而是她对世界的看法。与其绝望地设法改变世界来迎合自己的想法,不如质疑这些念头,并藉由接受现实并拥抱现实,体验前所未有的自由与喜悦。凯蒂发展了一套简单却功效强大的探究方法,又称为“功课”,使得由苦至乐的转变不再高不可攀。结果,一个一度下不了床想自杀的女人,从此对世间万物充满了爱。
凯蒂曾亲身体验到痛苦是如何产生与结束的,而“功课”纯粹是基于这项亲身经验。对所有的人,“功课”都是一个极其简单易懂、容易实践的方法,只要有一张纸、一支笔、和一颗开放的心,都能了解“功课”。凯蒂很快发现,直接给予她的洞见或解答是没有什么价值的,于是她转而提供一个可以引领人们找到属于他们自己的答案的流程。首批参与做“功课”的人们都表示,他们经历了人生革命性的改变。许多心理学家、辅导员和治疗师都认定“功课”逐渐成为他们的工作实践中最重要的一部分。

当我们的念头跟现实起冲突时,我们就会痛苦。与现实对抗是无望的,如同徒劳地用一生来教猫学狗叫一样。然而,如果你多留意一下,你将会发现,脑海里每天都会产生一些徒劳的念头:“这人应该更友善些”;“小孩儿应该彬彬有礼”;“我老公(老婆)应该赞同我”;“我应该瘦一点儿(或更美些)”。这些念头都显示出着我们不愿接受现实。而实际我们感受到的压力就缘自我们与事实对抗。“功课”的初学者常对我说,“但是,停止与事实对抗会削弱我的行动力,如果简单地接受现实我会变得消极被动,甚至失去行动的欲望。”我反问他们:“你能确定那是真的吗?”哪一个让你更有行动力呢?是“我希望我没有丢掉我的工作”还是“工作丢了,现在我能做什么?”
“功课”让你看到你认为不应该发生的事是应该发生的,因为它已经发生了,世上没有一个念头可以改变这个事实。这不是说你宽恕或赞同它,这只是说你可以不带抗拒、没有内心挣扎或困惑地面对现实。没人希望自己的孩子生病,没人希望遇到车祸,但当这些发生时,不愿接受这些事实会有什么帮助呢?我们都知道与现实对抗没用,但我们还是这样做,因为我们不知道怎样可以停下来。
我是一个热爱现实的人,不是因为我超越了世俗,而是因为当我和现实对抗时很痛苦。我们可以认识到现实往往没有那么糟,因为当我们与现实对抗时,我们必会感到紧张和挫败,觉得不自在、心情紊乱;而当我们停止与现实对抗时,行动自然变得简单、灵活、仁慈、无惧。

专注于你自己的事
我发现世上只有三种事:我的事、你的事、老天的事。对我而言,老天这个词意味着 “现
实”。所有超越你、我或他人控制的事,我通称为老天的事。
我们绝大部分的压力,都源于我们不专注于我们自己的事。当我在想,“你该找份工作、我要你开心、你应该准时、你必须好好地照顾自己”时,我在管你的事;当我担心地震、洪水、战争、或我会死掉,我是在管老天的事。
1986 年初,我觉察到,当我在管我母亲的事,比如说,当我在想“我母亲应该了解我”时,我立刻感到无限的孤寂。我领悟到在我一生中,每当我觉得受到伤害或感到孤独时,经常都是因为我在关注于别人的事。
如果你在过你的生活而我的心却跑去专注于你的生活状况,谁在这儿过我的生活呢?我俩都在那儿过你的生活呢。我的心跑去管你的事,不能专注自己的事,我便和自己分裂了,难怪我的日子那么难过。
当我自以为知道什么对别人最有利时,我是在管自身以外的事,即使是以爱为借口,也是纯粹的傲慢,带来的结果是紧张、焦虑和恐惧。我知道什么对我最有利吗?那是我唯一的本分。让我先发现什么对我最有利,然后,再来试着帮忙解决你的问题吧。

用理解面对你的念头
念头本身并不会伤害我们,除非我们相信它。带给我们痛苦的,并不是我们的念头,而是我们对念头的执著。执著于一个念头,意味着不经质疑就相信它是真实的。
有一天,我突然注意到,不是我在呼吸——而是我被呼吸,然后我又惊异地发现,不是我在想——而是我被想,有时这些想法甚至跟我无关。尽管有些人会谈论他们是如何控制他们的想法的,但实际上,没有人可以控制自己的想法。
我没有放下我的念头——而是用理解面对它们,于是它们放下了我。念头就像微风、像树上的叶子或滴落的雨滴,它们就是那样的随顺自然,我们可以透过“功课”和念头成朋友。你会和雨滴争辩吗?雨滴并不是针对你个人的,念头也不是。一旦你开始用理解去面对一个使人痛苦的观念,等到下次它再出现时,你可能还会发现原来它很有趣。

把想法写在纸上
功课的第一个步骤,就是在一张纸上写下你的批评,不论是过去、现在或将来,任何让你焦虑不安的情境——可能是某位你讨厌的人,或是使你生气、害怕、难过的人。自古以来,我们一直被教导不要批评。但事实上,我们还是一直这样做。请放心,你大可恣意批评,因为即使最卑劣的想法,也会峰回路转,引发出无条件的爱。我鼓励你写下至今你仍无法全然宽恕的那个人。就由这个“某人”开始,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。即使你已经宽恕了那个人的百分之九十九,但除非完完全全地宽恕,否则你不会真正自由的。因为那无法宽恕的百分之一,会在你所有的人际关系中(包括你与你自己的关系中),继续作祟下去。
做“功课”将使你从“认定别人是怎样的人”转而认出原来自己是怎样的人。最终你会明白到你所看到的一切全是自己想法的倒影。“功课”提供了一套方法,让我们改变投影仪——我们的心,而不是投射出来的影像。好比投影仪的镜头沾上一根细毛时,我们以为是影像的瑕疵,因而设法改变别人,但试图改变投射的影像是徒劳的。一旦意识到细毛所在处,我们便可以直接清洁镜头,这才是痛苦的终止。

如何写你的作业单
先把自己变得主观臆断、苛刻、幼稚和小气,像一个困惑的小孩一样坦诚地写下你的念头。下面是一个批评邻人作业单的实际案例。在作业单里,我写的是我第二任丈夫保罗,在我生命改变之前对他的看法。读的时候,你可以把保罗的名字换成你心中“某人”的名字。
1.谁让你感到愤怒、心烦意乱、困惑,失望,为什么?他们什么地方让你不喜欢?
我对保罗感到很生气,因为他不肯听我说话、不欣赏我。我说的每件事他都要反驳。 2.你希望他们怎样改变?你希望他们做些什么? 我希望保罗注意到我,我希望保罗全心全意地爱我,我希望保罗关心我的需要,我希 望保罗赞同我,我希望保罗去健身。
3.他们应该或不应该做、成为、想、或感觉什么?你想给他们什么样的建议?
保罗不该看这么多的电视,保罗应该戒烟,保罗应该告诉我他爱我,他不应该不理睬
我,他不应该在我们的孩子和朋友面前批评我。
4.你需要他们怎么做,你才会高兴? 我需要保罗听我说话,我需要保罗停止欺骗我,我需要保罗和我分享他的感觉,在感
情上支持我。我需要保罗温柔、友善、有耐心。
5.你对他们有什么看法? 请列出来。(切记:尽可能孩子气,小心眼)
保罗不诚实,保罗不顾后果,保罗很幼稚,他认为他不必遵守规矩,保罗不关心人并 且不可接近,保罗不负责任。
6.你再也不想和那个人经历什么了?
如果保罗不改的话,我再也不愿(我拒绝)和他生活在一起了,我拒绝眼睁睁地看着
保罗把他的身体搞坏,我再也不愿和保罗吵架了,我再也不愿被保罗所欺骗了。
探究程序:四个提问和反转
1. 那是真的吗?
2. 你能确定那是真的吗?
3. 当你相信那个念头时,你是怎样反应的? 发生了些什么?
4. 没有那个念头时,你会是怎样呢?
把那个念头反转过来。并且找出至少三个在你生活中真实与具体的事例,证明每个反
转的确是真的。
现在让我们用这四个提问来探究一下以上作业单中、第一道题的第一句回答:保罗不肯
听我说话。当你往下读时,想象一个你还没有完全原谅的人。
1.那是真的吗?问一问你自己,保罗不肯听我说话——那是真的吗?让自己的心静下来,如果你真心想知道真相,答案会自然升起与问题相遇——让头脑问问题,静静等待答案从内心浮现。

2.你能确定那是真的吗?考虑一下这些问题:“我能确定保罗不肯听我说话吗?我真的可能知道某人是否在听吗?我是否有时候没有在听,但表面上看起来却好像在听呢?” 

3.当你相信那个念头时,你是怎样反应的?发生了些什么?当你相信了保罗不肯听你说话的那个念头时,你是怎样反应?你如何对待他?把它们列出来。例如,“我给他脸色看;我打断他的话;我用不理会他来惩罚他;我说话的声音变得又快又大声;我试图逼着他听我说话。”随着你对内心的继续深入,把这些都列出来,并且看看在那个情形下你是如何对待自己的,你的感觉如何?例如,“我将自己封闭起来;我不愿和人交往;我大吃大喝、 蒙头大睡;我坐在电视机前不动地方;我感到非常沮丧和孤独。”让自己体验一下当持有“保 罗不肯听我说话”这个念头所产生的反应。

4.没有那个念头时,你会是怎样呢?现在想象一下,如果你没有“保罗不肯听我说话”这个念头时,你会是什么样的人呢?闭上你的眼睛,想象保罗不肯听你说话、但你却没有保罗不肯听你说话(或他应该听你说话)这个念头时,花一点时间,看看有什么新发现。你看到 了什么?感觉如何? 把它反转过来。原句“保罗不肯听我说话”如果反转过来的话,可以变成“我不肯听保罗说话。”对你来说,这是不是和原句一样真实,或者甚至更加符合实情呢?你何时不肯听保罗说话?当你在想保罗不肯听你说话时,你有听他说话吗?找出至少三个在你生活中真实与具体的事例,证明这个反转的确是真的。

另一个反转是,“我不肯听我自己说话。”第三个反转是“保罗的确肯听我说话” 找出生活中真实与具体的事例,证明这个反转的确是真的。
仔细静心思考这些反转后,你可以继续探究作业单上,第一题的下一句——“保罗不欣赏我”。然后,请循这个方式,继续探究其他句子。

轮到你写“作业单”
现在你该已清楚“功课”的做法了。首先把你的念头写在纸上,接着用四个提问来质疑。
挑选某个人或某个境遇,用简短的句子,记住把指责或批评的矛头向外。你可以从现在或以 五岁、二十五岁时的角度来写。此时请不要写自己。
1. 谁让你感到愤怒、心烦意乱、困惑,失望,为什么?他们什么地方让你不喜欢?
(切记:尽可能苛刻、孩子气,而且小心眼)我不喜欢(感到愤怒、困惑、害怕、心烦意乱等等)(人名)因为 _________
2. 你希望他们怎样改变?你希望他们做些什么? 我希望(人名)_________
3. 他们应该或不应该做、成为、想、或感觉什么?你想给他什么样的建议? (人名)应该/不应该 _________
4. 你需要他们怎么做,你才会高兴? (假装这是你的生日,你想要什么就有什么,尽管开口吧!) 我需要(人名)_________
5. 你对他们有什么看法?请列出来。(请别试图理智和仁慈)(人名)_________
6. 你再也不想和那个人经历什么了? 我再也不想 _________
轮到你探究 把写在批评邻人作业单里的答复,逐句的用四个提问来质疑,然后再把你质疑的那句话反转过来。(若需协助,可以参考前面“如何写作业单”)在这整个过程中,以开放的心态来探索你未曾意识到的各种可能性。没什么比发现未知的心灵更让人兴奋。
经由不断提问,然后耐心等待,让答案来找你,我称之为心和头脑的相遇。经头脑真诚地提问,心就会自动应答。通过这种经验,你将对你自己和你的世界,有种种意想不到的发现,使你整个人生彻底改变。
请先看你写在作业单里的第一道问题里的第一句答复,并依照下列提问来反问自己:
1. 那是真的吗?
对我而言,事实就是真相。真相就是在你眼前正在发生着的一切。不管你喜不喜欢,天 正在下雨。“不该下雨”只是个念头,不是事实。事实里面不存在“应该”或者“不应该”,那些是我们强加在事实上面的看法。没有“应该”或者“不应该”这样的判断,我们可以不带观点的看 待现实,这将解放我们的思想,让我们的行动有效、明确、理智。 当问第一道题时,别着急。“功课”是要发掘你内心最深处的事实真相。此刻,你正在倾听的,不是别人的答案,也不是你一向被教导的任何信条,而是你自己内心的答案。这个过程,可能令你忐忑不安因为你正在进入未知的领域。当你继续潜入深处时,请允许你内在的真相浮现出来,让它自行跟你的问题相遇。千万要温柔,完全臣服于这一经验。
2. 你能确定那是真的吗?
如果你对第一道题的回答是肯定的,请再追问下去:“我能确定那是真的吗?” 在很多案 例里,多半的答案看起来“好像”是真的——当然如此,因为那些概念全都奠基在你这一生从 未审查过的“似是而非的证据”上。 1986 年我了悟事实真相后,多次注意到,无论是在人们的交谈、媒体或书籍中,经常有 诸如此类的说法:“这个世界缺乏谅解”,“有太多暴力”,“我们应该彼此更加相爱”。这些都是我过去深信不疑的故事,它们似乎充满着感性、仁慈和关怀,但每当我听到这些说法,我发现,愈是相信它们,就愈加深我的焦虑,甚至失去内心的平安。
例如,当我听到“人们应该更有爱心”的说法时,疑问会在我心里升起“我能确定那是真的吗?我心里真的能肯定人们应该更有爱心吗?即使是世上所有的人都这样说,但我能确定那 是真的吗?”让我惊讶的是,当我聆听自己的心声,我才看到那正是世界的真实——不多也不少。 现实完全不在乎“应该是什么”,只在乎“它是什么”,也就是它此时此刻所呈现的面 貌,事实永远都凌驾于一切故事之上,而每一个故事在未质疑之前,都有遮掩事实的重大嫌疑。
现在,我终于可以质疑任何能让我不快的故事,“我能确定那是真的吗?”每次坦然地回应“不”时,就像这句反问一样,都是一种全新的体验。 我稳稳扎根在这个答案里——独自、平静、自由。
“不”怎么会是正确的答案呢?我所认识的人和所有的书都说,答案应该是“是”。然而,我慢慢看出事实就是事实,它不听任何人使唤。不论我赞成与否,在内心出现的这个“不”时, 我看到世界永远是“该怎样就怎样”。于是,我学会全心全意拥抱事实,而且无条件地爱这个世界。
如果你的回答仍然是“是”,很好。如果你能确定那是真的,那么你可以继续往下做第三句提问。

3. 当你相信那个念头时,你是怎样反应的?

从这个提问,我们开始注意到内在的因果关系。当你相信这个念头时, 便会不由自主地涌现一股不安的感觉,从不舒服到恐惧,甚至惊慌失措。

四句问话进入我生命之后,我注意到“人们应该更有爱心”之类的想法经常勾起我的不安。我也注意到,这念头出现之前,我内心原是宁静的,既无压力,也没有不适的生理反应,这是未滋长任何故事之时的我。而且,在这片寂静中,我能清楚地觉察,如果我相信那个念头,就会导致不安和悲伤。当我自问:“如果我相信人们应该更有爱心时,我会如何反 应呢?”我看到我不仅会有不舒服的感觉(这是很明显的),脑海还会浮现种种影像,证明那个观念真实不虚。顿时,我飞入一个不存在的世界里。我活在一个焦虑的身体中,透过恐惧的眼光,看着周遭的一切,有如一个梦游者,陷入无止境的噩梦。治疗它的方法就只是审查它。
我喜欢第三句提问,只要你坦诚地回答,只要你看到这念头造成的因果关系,所有的痛苦便会开始动摇。
4. 没有那个念头时,你会是怎样呢?
这是力道十足的一句问话。想象你正站在你写的那个人面前,而他正在做着你认为不该做的事。现在,闭上眼睛,慢慢深呼吸,花一两分钟想象:倘若没有这个念头,你会是怎样呢?你会过怎样不同的生活呢?请继续闭上眼睛,仅仅看着他,没有你的“故事”介入,你看到了什么?你对他有何感觉?你比较喜欢加上你的故事,还是放下你的故事呢?你觉得哪一个更友善呢?哪一个更平安呢?
大部分的人都无法想象,没有“故事”介入的生活,那会让他们失去“旧有的身份”。面对这 句反问,“我不知道”是最常见的回答。有些人则说,“我感到自由”,“我感到平静”,“我更懂 得爱人”。你也可能说,“我更能掌握现况,而且更能采取有效行动。”没有自己的故事,我们不仅能清醒且无惧的行动,还会成为善解人意的朋友。我们会过得很快乐,心中的谢意与感 恩,就像呼吸那般自然涌现。对于那些悟出“没有什么是要知道”的人而言,快乐是此时此刻的本然状态。
反转过来
要做反转、重写你的句子。首先把它变成像在写你自己,将任何你写下的对“他人”的看法,都一一返回自己身上。用“我”取代“他”或“她”。例如,“保罗不感激我”反转过来变成“我不感激保罗”和“我不感激我自己” 。另一种是 180 度的反转: “保罗的确感激我。”并找出三个在你生活中真实与具体的事例,证明每个反转的确是真的。这并非要你自责或内疚,而是帮助你发现真相及你内在本有的平静。例如,“保罗不感激我”反转成“我不感激保 罗”和“我不感激我自己”。
反转是“功课”非常强有力的部分。一旦你认为问题的肇因是“在外面”——你认定任何人或任何事物该为你受的苦负责——你就陷入了绝境。这表示你永远是受害者的角色,而且是在天堂里受苦。所以,请把真相带给你自己,并开始释放自己吧。探究和反转合并使用,是发现自我的快捷方式。 第六道题的反转 “批评邻人作业单”上第六道题的反转和其它的略有不同。我们把“我再也不想要……”改成“我愿意……”和“我期待……”。例如,“我再也不想和保罗争吵了”反转成“我愿意和保罗再 次争吵”和“我期待和保罗再次争吵。”
这个反转是要拥抱生活中的一切。一旦你能够说出来,并且真心说出“我愿意…”,必会激发一种开放心、创造力和灵活度。你内心所有的抗拒都会随之融化,使你放松,而不是继续用意志力或蛮力把逆境摒除于生活之外。真心说出“我期待…”,能帮你积极地开放自己,迎向广阔的人生。
容我再次提醒,最好先有这个认知:那些感受或情境可能再度发生,即使只在你的想法里。唯有明白了痛苦和不舒服的感受都在呼唤你探究时,你才可能真正开始期待不舒服的感 受,甚至把它们当成朋友——正在提醒你“审查得不够彻底”之处。不必再等别人或外境的改变,你便能自行体验到平安与和谐。“功课”是谱写你自己喜乐最直接的管道。

问题与回答 
问题:我觉得写别人很难,我能写自己吗?
回答:如果你想了解自己,我建议你先写写他人。如果在开始时,把“功课”矛头向外,你将会领悟到,你在身外看到的一切事物不过是自己内心的投射,一切都是你创造出来的。我们中的大部分人,多年来一直把批评和谴责的矛头指向自己,但什么问题也没解决。批评他人,质疑,再把它反转过来,是了解真相及自我觉醒的捷径。 问题:你怎么能说现实是美善的呢?那些战争、强奸、贫穷、暴力和虐待儿童是好的吗?你 岂能宽容它们? 回答:我如何能宽容它们呢?我只是注意到,如果我认定它们不该存在,我就会受苦。在它们消失之前,它们就是存在的。我能否结束内心的交战?我能否不再用残暴的念头来残害自己和他人?若不能,我就会继续在心里进行我要你停止的那些事。这是一生的功课。
问题:所以你是说,我应该接受现实,不再跟事实争辩。是吗?
回答:“功课”并非教导大家应该这样或应该那样。我们只是提出问题,跟事实争辩的结果是什么?感觉如何?当借由“功课”探索,我们是如何因执着于不实的想法而产生痛苦的,最 终,我们必将重获自由。若仅仅只是说——我们不应该跟事实争辩,无非又带入了另一个关于哲学或宗教的故事,那是不会有帮助的。
问题:热爱事实,听起来好像从此一无所需了,拥有那些东西不是更有趣吗?
回答:我的经验是我确实一直在要些东西。我要的就是所显现的。那不仅有趣,而且带给我极大的快乐!当我要的就是我本已拥有之物,想法和行动就不会分裂,它们同步前进,没有任何冲突。如果你感到匮乏,把那些想法写下来,一一探究。我发现生活从未亏待我们,我不需要未来。我需要的一切,永远裕如,永远无虞,而且我不必为它付出任何代价。没有比 热爱事实更令人兴奋的事了。
问题:如果我没有想要批评的人呢?我能否写事物,比如说我的身体? 回答:可以。针对任何给你带来压力的对象做“功课”,当你熟悉了四个提问和反转后,你可以选择像身体、疾病、职业、或甚至上帝这样的对象来做“功课”;然后做反转时,试着用“我的念头”来替代你所写的对象。
例句:“我的身体应该要强壮、健康和柔软”变成“我的想法应该要强壮、健康、和柔软。”
一个平衡、健康的思想──这不正是你想要的吗?是你有病的身体,还是你对自己身体的想法使你困扰?审查一下。让医生照顾你的身体,你就照顾自己的想法吧。我有一个朋友, 肢体无法移动,但他仍然热爱生命。自由不需要健康的身体。释放自己的心吧。
问题:如何学会宽恕伤害我很深的人? 回答:批评你的敌人,编写下来,问四问题,反转过来。便会看到:宽恕意味着你以为发生的一切,其实不曾发生过,除非你能看到没有需要宽恕之处,否则你并未真正宽恕。没有人伤害过任何人,也从来没有人做过任何可怕的事。除了你未经探究的念头,再也没有比你对那件事的想法——未经审查的想法,更可怕的事了。所以,一旦感到痛苦,便探究,观看那 些正在蠢动的念头,然后释放自己。回归童心,从一片空白的心灵开始起步,借用你的“无 知”奔向自由之路。 问题:“功课”是一个思想的过程吗?若不是,那它是什么呢?
回答:“功课”看起来是一连串的想法,事实上它是“瓦解”想法的一种方式。想法都是自行浮现的,只要我们体会到根本不是我们在想,那时,想法立即丧失操控我们的力量。藉由做“功课”,我们不用再压抑或逃避自己的想法,而是学习敞开心胸来面对它们。

若我有祈祷文,那将会是‘神啊,请免除我对爱、肯定或赞赏的渴望。’
不要试图假装你的“超脱”。
你唯一的痛苦——就是未经质疑的想法。
你要么相信你的想法,要么质疑它,此外,你无别选择。
任何人都无法伤害我——唯独我有此本事。
没有比相信一个未经质疑的念头更糟糕的事。
清醒的头脑不会让你受苦,绝对不会。
如果我认为,你是我的问题的所在,那我就是疯了。
我没有“放下”我的观念──我质疑它们。然后,它们便放下了我。
当你相信自己痛苦得合情合理时,你就完全悖离了事实真相。
事实永远比我们编造的故事更仁慈。

我很清楚全世界都爱我,我只是还没寄望他们了解到这一点而已。

问题并非来自物质——而是心理。 

当我头脑清明时,现实就是我所要的。
跟事实争辩,如同教猫学狗叫——毫无希望。
我怎么知道我不需要我想要的呢?我没有拥有我想要的。
宽恕意味着——你以为发生的一切,其实不曾发生过。
事情,是“为了我”而发生,并不是“冲着我”来的。
当我们没有那些自己的故事时,我们有的是——感恩。